IDS、IPS与WAF防火墙关系

一、三者核心定位与本质差异(一句话总结)

在电商等保 3.0 组网中,三者虽均为安全设备,但防御 “维度” 和 “目标” 完全不同,可类比为电商平台的 “三层防护体系”:

  • WAF 防火墙:专注 “Web 层攻击防御”,相当于电商网站的 “前台保安”,只管用户通过浏览器 / APP 访问商品页面、下单时的 Web 请求安全;
  • IPS(入侵防御系统):覆盖 “全网络层攻击阻断”,相当于电商园区的 “园区安保”,管所有进出园区的流量(包括 Web 请求、数据库访问、第三方对接流量),发现恶意就拦截;
  • IDS(入侵检测系统):聚焦 “全链路威胁检测”,相当于电商园区的 “监控中心”,不直接拦人,只盯着所有流量和操作,发现异常就记录告警,供事后溯源。

二、核心维度对比表(电商场景重点关注)

对比维度

WAF 防火墙(Web 应用防火墙)

IPS(入侵防御系统)

IDS(入侵检测系统)

防御层级

仅针对应用层(OSI 7 层),且限定 “Web 应用”(HTTP/HTTPS 协议)

覆盖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OSI 3-7 层),支持全协议

覆盖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OSI 3-7 层),支持全协议

核心功能

1. 防御 Web 层攻击(SQL 注入、XSS、文件上传漏洞等)

2. 过滤恶意 HTTP 请求(如请求头异常、爬虫行为)

3. 保护 Web 服务器(如电商商品页面、登录界面)

1. 实时阻断全类型攻击(Web 层、网络层、协议异常)

2. 与防火墙联动拉黑恶意 IP

3. 限制异常流量(如大促期的 CC 攻击)

1. 检测全类型威胁(含内网隐蔽攻击)

2. 生成详细攻击日志(含攻击路径、操作内容)

3. 无阻断功能,仅告警与溯源

部署位置

仅部署DMZ 区 Web 服务器前端(串联在 WAF→Web 服务器之间)

部署于互联网出口、DMZ 区与内网边界(旁挂 / 串联)

部署于内网核心链路(如业务区→数据区)(串联 / 流量镜像)

防御对象

仅针对 “Web 应用相关流量”:- 用户浏览器→Web 服务器的请求- 爬虫程序→Web 服务器的爬取请求

针对 “全网络流量”:- 互联网→内网的所有流量- 第三方对接流量(如支付网关请求)- 内网跨区流量

针对 “全网络流量”:- 内网运维操作流量- 业务服务器→数据库的访问流量- 已穿透外网的隐蔽流量

误判影响

误判会阻断正常 Web 请求(如误拦用户 “商品搜索”“下单” 操作),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误判会阻断全类型流量(如误拦支付网关 IP,导致支付失败),影响业务连续性

误判仅生成告警,无业务影响(如误报 “运维正常导出数据” 为异常,仅提醒排查)

电商场景典型应用

1. 拦截攻击者通过 “商品搜索框” 注入 SQL 语句窃取订单数

2. 过滤 “恶意爬虫” 爬取商品价格、库存信

3. 防御针对 “用户登录界面” 的暴力破解(如连续输错密码)

1. 大促期阻断 TCP SYN Flood 攻击,避免出口带宽被占

2. 拦截 “修改订单金额后发起支付” 的 API 异常请

3. 拉黑频繁发起 CC 攻击的恶意 IP

1. 检测运维人员 “凌晨批量导出用户手机号” 的违规操

2. 发现 “内网服务器向境外 IP 发送加密数据” 的木马行

3. 溯源 “用户信息泄露” 的攻击路径(如外部 IP→Web 服务器→数据库)

等保 3.0 合规作用

满足 “Web 应用安全防护” 专项要求(二级以上电商必选)

满足 “入侵防御” 强制性要求(二级以上必选)

满足 “安全审计”“入侵检测” 要求(补充取证能力)

三、电商场景实例:一次攻击中三者的不同反应

以 “攻击者尝试通过电商商品页面漏洞发起混合攻击” 为例,看三者的分工差异:

  1. 攻击行为:攻击者先通过商品评论区注入 XSS 脚本(窃取其他用户 Cookie),再尝试上传木马程序到 Web 服务器,最后通过木马访问内网数据库窃取订单数据。
  2. WAF 的反应
  • 检测到 “商品评论区的 XSS 脚本”,直接拦截该评论提交请求,阻止脚本注入;
  • 检测到 “向 Web 服务器上传.exe 格式文件”(木马),拒绝文件上传请求;
  • 仅针对 “Web 层操作” 防御,对后续木马访问数据库的行为无感知。
  1. IPS 的反应
  • 若 WAF 未拦截(如 XSS 脚本变异),IPS 会检测到 “Web 服务器向数据库发送异常 SQL 请求”(木马发起),实时阻断该请求;
  • 同时将攻击者 IP 推送给互联网出口防火墙,加入 “永久黑名单”,禁止其后续访问;
  • 覆盖 WAF 未防护的 “数据库访问层”,阻断跨层攻击。
  1. IDS 的反应
  • 全程记录攻击过程:从 “攻击者 IP 提交 XSS 请求”→“WAF 拦截失败”→“IPS 阻断数据库请求”,生成完整日志;
  • 若木马已植入(如通过其他漏洞),IDS 会检测到 “Web 服务器在非工作时间向境外 IP 发送数据”,触发告警;
  • 不参与实时防御,仅为事后溯源提供证据(如向监管部门提交攻击日志)。

四、为何电商组网需三者配合?(协同价值)

  1. WAF 补全 “Web 层防御盲区”:防火墙、IPS 对 Web 层攻击(如 SQL 注入)识别能力弱,WAF 通过 “HTTP 协议解析 + Web 漏洞特征库” 精准防御,避免电商前端页面被渗透;
  2. IPS 实现 “全链路实时阻断”:WAF 仅管 Web 流量,IDS 不阻断,IPS 可覆盖 “非 Web 流量”(如第三方对接 API 攻击、网络层 Flood 攻击),阻止威胁向内网扩散;
  3. IDS 保障 “内网溯源与合规”:电商内网可能存在 “内部攻击”(如运维违规),IPS 无法检测隐蔽行为,IDS 通过日志审计满足等保 “取证要求”,同时发现 0day 漏洞等未知威胁。

简言之:WAF 防 Web 前端、IPS 拦全链路威胁、IDS 查隐蔽风险,三者结合才能构建电商等保 3.0 要求的 “纵深防御体系”,缺一不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