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创作大赛#
这是一们网友问的问题,先看题目:在指定位置将正面图改为半剖面图,补出带有半剖面图的侧面图。
20230820_01_01
一、分析与说明
1.1、做这类题目第一要能够读懂所给的投影图形。
1.2、了解画法几何的基础知识,清楚视图之间的投影对应。
1.3、熟悉绘制剖视图的标准和规范。
1.4、如果画法几何学得不够扎实,最好掌握必定的绘制立体图的方法,能够根据三视图绘制出三维实体图,以协助理解。
1.5、学会通过“放样”创建三维实体,并熟悉它的设置项。
1.6、对闭合图形、面域进行拉伸可以生成三维实体。
1.7、对三维实体进行并集、差集、交集操作可以得到新的三维实体。
二、视图间的投影
2.1、如果画法几何学得过关,直接找关键点的对应投影点就可以绘制出来。
视图间的投影对应如下图,其中黄色虚线为投影对应线。每个视图的每个位置向另外两个视图拉投影对应线,这样可以避免漏画、多画、位置不对应等问题。
20230820_01_01
2.2、三视图绘制完成后如下图。
20230820_01_01
2.3、将前视图改为半剖前视图,补画半剖左视图,完成后如下图。
20230820_01_01
三、绘制三维实体协助理解
3.1、命令行输入“CO”后回车,启用“复制”命令。从俯视图中复制出以下轮廓线。
20230820_01_02
3.2、如果它们不是五个矩形,命令行输入“J”后回车,启用“合并”命令,将它们合并成青色矩形A、青色矩形B、青色矩形C、黄色矩形D、黄色矩形E。
3.3、如下图所示,点开左上角“视口控件”的下拉,然后点选“西南等轴测”。
3.4、切换到“西南等轴测”三维视图后如下图。
3.5、按键盘上的“F8”键,打开“正交”,选中青色矩形C、黄色矩形D,命令行输入“M”后回车,启用“移动”命令,在绘图区任意位置单击拾取一点作为移动的基点,向上移动光标,输入“15.4”后回车,这样就将青色矩形C、黄色矩形D竖直向上移动了15.4个单位。
3.6、选中黄色矩形E,命令行输入“M”后回车,启用“移动”命令,在绘图区任意位置单击拾取一点作为移动的基点,向上移动光标,输入“3.2”后回车,这样就将黄色矩形E竖直向上移动了3.2个单位。
3.7、选中青色矩形C,命令行输入“CO”后回车,启用“复制”命令,在绘图区任意位置单击拾取一点作为复制的基点,向下移动光标,输入“5.5”后回车,指定复制的第二点。
3.8、复制完成后就在青色矩形C正下方5.5个单位处得到了一个全等的青色矩形C’。
3.9、命令行输入“LOFT”后回车,启用“放样”命令。
3.10、依次点选青色矩形C、青色矩形C’、青色矩形B作为要放样的对象后回车。
3.11、当自动弹出选项菜单时,输入“S”后回车,选择设置。
3.12、在自动弹出的“放样设置”对话框上点选“直纹”,然后点击“确定”。
3.13、这样就通过“放样”绘制出了一个青色三维实体B。
3.14、直接回车,再次启用“放样”命令,点选黄色矩形D、黄色矩形E作为要放样的对象后回车。
3.15、再次回车,这样就通过“放样”绘制出了一个黄色三维实体D。
3.16、选中青色矩形A,命令行输入“EXT”后回车,启用“拉伸”命令。
3.17、向下移动光标,输入拉伸的高度值“4.6”后回车。
3.18、这样就将青色矩形A向下拉伸成了一青色长方体A。
3.19、命令行输入“UNI”后回车,启用“合并”命令。
3.20、交叉框选青色长方体A、青色三维实体B作为要合并的对象后回车,这样就将青色长方体A、青色三维实体B合并成了一个青色三维实体A。
3.21、命令行输入“SU”后回车,启用“差集”命令。
3.22、点选青色三维实体A作为被减对象后回车。
3.23、点选黄色三维实体D作为减去对象后回车,这样就从青色三维实体A中将黄色三维实体D减去掉了,挖出了中间的盲孔。
3.24、命令行输入“VS”后回车,启用“视觉样式”选项。
3.25、输入“C”后回车,选择“概念”视觉样式。
3.26、“概念”视图样式下的三维实体如下图。
至此,三维实体绘制完毕。
3.27、三维实体的俯视图。
3.28、三维实体的前视图。
3.29、将三维实体沿着 1-1 剖切线剖开,在剖切时,所有的橙色面与剖切面相接触。
3.30、三维实体的半剖前视图。
在剖切时,所有的橙色面与剖切面相接触,所以是要填充剖面线的面。
3.31、另一个视角下的剖切后的三维实体,协助理解半剖前视图。
3.32、三维实体的左视图。
3.33、将三维实体沿着 2-2 剖切线剖开,在剖切时,所有的橙色面与剖切面相接触。
3.34、三维实体的半剖左视图。
在剖切时,所有的橙色面与剖切面相接触,所以是要填充剖面线的面。
3.35、另一个视角下的剖切后的三维实体,协助理解半剖左视图。
20230820_01_02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