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来临,网警送上这份网络安全指南,请查收!

给个人信息上“安全锁”,隐私不泄露才安心

个人信息是网络安全的“基石”,假期收尾时更要做好防护。

第一要清理信息痕迹:打开手机相册,删掉包含身份证、银行卡、录取通知书的照片;聊天记录里那些透露家庭住址、开学时间、返程路线的内容,也记得及时删除;浏览器里自动保存的账号密码要清空,不再用的临时账号(列如活动报名平台、短期社交账号),必定要注销,避免信息被滥用。

晒生活动态时也得“留个心眼”。朋友圈、微博里晒假期照片,别暴露具体位置和行程;晒学生证、校园卡时,用贴纸挡住学号、姓名;晒返程车票,要模糊出发地、目的地和座位号,别让不法分子摸清你的行踪。和网友聊天时,更不能轻易说父母工作单位、家庭收入这些隐私,防止被“精准拿捏”。

管好账号密码是基础操作。常用的微信、QQ、支付账号,别用生日、手机号当密码,最好设置“字母+数字+符号”的复杂密码,而且不同账号用不同密码;开启二次验证(列如短信验证码、人脸识别),相当于给账号加了“双保险”;密码别存在手机备忘录里,也别告知网友,哪怕对方看起来很“熟”。

守护“数字钱包”,花钱消费不踩坑

开学买文具、订车票都要花钱,保护好“数字钱包”才能避免财产损失。

消费前先认准正规平台:网购开学用品,选官方旗舰店或大型电商平台,别在陌生小网站、小链接上交易;订车票、酒店,只用12306、携程等正规APP,短信里的不明链接一律不点,防止进入虚假购票页面。看到“超低价”“百分百中奖”的宣传,多留个心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支付时要规范操作:尽量用平台自带的支付功能,别直接给个人账户转账——私人转账难追溯,被骗了很难追回钱;如果收到“退款”“退货”的消息,先在购物APP里找官方客服核实,别信对方给的陌生电话或链接;支付验证码是“最后一道防线”,不管是谁要,都不能给,银行和平台客服绝不会索要验证码。

还要定期核查交易记录:每天花几分钟看看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的账单,发现不明支出,立刻冻结账户并联系银行;收到消费提醒短信时,仔细核对金额、时间、商户,不是自己花的钱要及时反馈;别随意开免密支付,实在需要开,也要设个低额度,定期检查免密支付的使用情况。

给电子设备做“体检”,消除隐患更放心

手机、电脑是学习生活的“好帮手”,假期结束前给它们做次安全体检,能减少不少风险。

第一步是更新系统和软件:及时给手机、电脑装系统更新和安全补丁,这些更新能修复漏洞,防止黑客入侵;常用的浏览器、微信、支付软件也要定期更新,旧版本可能藏着安全隐患,别嫌麻烦。

第二步是装正规安全软件:在设备上装杀毒软件,每天做次快速扫描,每周做次全盘扫描,清除病毒和恶意程序;开启实时防护功能,下载文件、装软件时会自动检测,帮你拦截可疑程序。千万别从非官方网站下“破解版”“绿色版”软件,里面很可能有恶意代码。

第三步是管理好设备权限和设置:进手机设置看看,手电筒APP不用要通讯录权限,天气预报APP不用要相机权限,非必要的权限都关掉;设置自动锁屏,锁屏时间设短点,用复杂的密码或指纹解锁,防止别人拿你手机乱操作;关闭自动连WiFi功能,在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别连没密码的免费WiFi,容易被偷信息。

网络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开学季,更要时刻保持警惕。把这些防护技巧记在心里、用在日常,就能筑牢数字防线,让假期收尾顺顺利利,以安心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课堂与成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