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男女老少,目前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微信,作为一个国民级的手机应用,可是许多人可能只局限于它的聊天对话,付费等常规的操作交互中。而其中它实则还藏着一系列极为强劲、甚至堪称“邪门”的隐藏功能。
聊天长按,远不止于撤回
我们可能都用过长按聊天内容来进行转发和撤回的应用。但肯定有人从来没有用过长按聊天内容来设置提醒的功能。实则这个功能设计的十分的精细,他能定位到聊天涉及的具体的日期和时间,以及具体日期的模糊时间。
同多长按操作对于不同文件,选择打开会解锁不同的处理工具:长按音频可转文本,长按文档可发送给AI一键总结,长按图片若为发票则可转为PDF,若为商品则可搜索同款,若为表格还能自动提取为Excel。如果你的是一张人像照片,甚至还能直接交给AI进行P图处理。
长按还是防社死的利器:误触“拍一拍”可立即撤回,观看某些不宜外放的视频时可选择静音播放——这已是现代绅士们的必备操作。
隐藏的社交空间
微信除了常规的聊天窗口,还有许多较为隐秘的社交场景,为你提供聊天的渠道。就列如如果你拥有视频号,你就可通过右上角入口进入私信界面与粉丝互动,在这里可以聊天,发表情,发图片。当然公众号作者同样享有这一功能。
另外微信是支持将折叠单独聊天的窗口,如果你将单独聊天的对话命名为“****群”,再将其折叠起来,那么这个聊天窗口就混入了众多被折叠的群聊之中,恐怕别人怎么也想不到你在一堆群聊里,进行着“地下通话”
侦测“已读”,微信的两种解法
我们都知道微信不支持已读标识,官方也明确表明没有支持意向,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两种方式可判断对方是否看到了消息。一是观察聊天窗口有没有“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若在发送后十秒内出现该提示,至少说明对方曾思考回复。第二种就是通过腾讯文档小程序实现“赛博侦测”:创建一篇文档,设置为“仅分享给好友”,将链接发送给对方。一旦对方点击,文档的浏览记录便会显示其查看时间,准确到几点几分。
浮窗和输入框
浮窗十分适合在多任务场景中临时处理消息,无论你是正在阅读公众号文章还是观看视频,图片,文章或者音频。你都可以将这些内容悬浮在侧边,然后处理完信息后在一键切回。而在输入框长按,还藏着三个实用功能:全屏输入是撰写长篇小作文的绝佳工具;“边写边译”能实时翻译输入内容,方便与海外好友沟通;“搜一搜”则可用于快速查找表情、视频或音乐,关键时刻还能在家庭群辩论中迅速找到论据。
而如果你长按过输入框,你会发现这里有许多实用的工具:全屏输入是撰写长篇小作文的绝佳工具;“边写边译”能实时翻译输入内容,方便与海外好友沟通;“搜一搜”则可用于快速查找表情、视频或音乐,关键时刻还能在家庭群辩论中迅速找到论据。
其他一些旁门左道
微信群不仅能用来聊天,还能变成个人专属收藏夹。通过“面对面建群”功能我们创建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群,改名后即可作为不同主题的内容收集箱:文章转进文章群,任务丢进任务群,搭配置顶功能,微信俨然成为一套轻量级效率系统。
标签除了分类朋友圈外,还有一个巧妙的用法就是批量删除好友。我们可以通过“通讯录-标签”新建一个标签,将需删除的联系人全部加入,再通过标签管理实现批量操作——堪称曲线救国的经典案例。
微信的表情互动隐藏着不少彩蛋。列如对方发,你回就能引发爆炸动画;双方互发✨则会触发“心心相印”的效果。而在搜索表情时,微信还会提供合成表情选项,输入什么就生成什么,堪称敷衍聊天利器。
状态功能也被用户开发出各种新奇玩法:设置背景为农场,添加动物表情就成了“微信农场”;换成天空加风筝就成了“放飞自我”,换成深海背景加鱼类就成了虚拟潜水。许多人甚至将其作为每日心情记录册使用。
无处不在的AI
目前微信已经深度的集成了AI功能,在搜索框可启用“AI搜索”直接提问,也能上传文件或公众号文章要求其针对性解读。在聊天中长按数学题,AI能逐步给出解题过程。
最实用的莫过于将“微信元宝”AI助手加为好友并置顶。从此,看不懂的外语消息、来不及读的长文、没空看的视频,甚至复杂的工作文档,都可以随手转发给它,快速获得总结、要点和解读——相当于一位24小时在线的私人秘书。
总结
回过头看,微信的功能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它不事声张,却把许多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埋藏在交互的细节中。语音倍速播放、朋友圈点赞提醒开关、聊天记录一键全选、进群前分享记录、通话中临时加人……这些大家曾经呼声甚高的功能,如今都已被悄然实现。
或许微信的更新哲学从来就不是“大张旗鼓”,而是“细水长流”。所以,不妨目前就打开微信,去看看那些你从未注意的角落——说不定,你一直想要的功能,早就安排上了。
#微信隐藏功能##微信技巧##微信##效率工具##手机实用#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