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SVG(Static Var Generator,静止无功发生器) 是一种基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如 IGBT)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主要用于快速调节电网的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是现代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控制的核心设备之一。以下从基本原理和控制策略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SVG 的基本原理
1. 核心功能
SVG 的本质是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向电网注入或吸收与系统电压同频、相位相差 90°(纯无功) 的电流,实现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具体而言:
当电网存在感性无功(如电机、变压器等负载)时,SVG 输出容性无功电流(超前电压 90°)进行补偿;当电网存在容性无功(如长距离电缆、电容器组)时,SVG 输出感性无功电流(滞后电压 90°)进行抵消;同时可兼顾抑制谐波、平衡三相不平衡电流等功能。
2. 主电路拓扑
SVG 的核心是电压型 PWM 变流器,典型拓扑结构如下(以三相系统为例)
直流侧:通常接储能电容(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UdcUdc,如 600V-1500V),支撑变流器开关动作;交流侧:通过滤波电抗器(抑制开关谐波)并入电网,变流器由 6 个全控器件(IGBT)组成三相桥臂,通过 PWM(脉宽调制)控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控制系统:实时检测电网电压、电流,计算无功需求,生成 PWM 驱动信号控制 IGBT 开关。
其工作原理可简化为:通过控制变流器交流侧输出电压U˙SVGU˙SVG与电网电压U˙sU˙s的相位差和幅值差,调节流入电网的电流I˙SVGI˙SVG:
当(θθ为相位差)时,SVG 输出容性无功;当USVGcosθ<UsUSVGcosθ<Us时,SVG 输出感性无功。
3. 与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的对比
相比传统的电容器(固定容性)、电抗器(固定感性)或 SVC(静止无功补偿器,基于晶闸管控制电抗器 / 电容器),SVG 的优势在于:
响应速度快:补偿响应时间 < 5ms(SVC 通常为 50-100ms),可跟踪快速变化的无功负载(如电弧炉、风电 / 光伏波动);补偿范围广:可连续调节容性 / 感性无功(从−QN−QN到+QN+QN,QNQN为额定无功),无需分组投切;谐波含量低:采用 PWM 控制,输出电流谐波畸变率(THD)可 < 3%(传统 SVC 含较高谐波);占地面积小:无需大容量电抗器 / 电容器组,适合紧凑场景(如户储系统、工业园区)。
二、SVG 的控制策略
SVG 的控制目标是快速、准确地跟踪无功指令,同时维持直流侧电压稳定、抑制谐波和不平衡。控制体系分为信号检测层、外环控制层和内环控制层三级结构,核心是电流闭环控制。
1. 信号检测:无功需求的提取
需实时检测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或电流分量,作为 SVG 的补偿目标。主流方法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p-q 法:在 αβ 静止坐标系中,将三相电压、电流变换为 αβ 分量,计算瞬时有功功率p和瞬时无功功率q,提取无功分量q作为补偿指令;d-q 法:通过 Park 变换将三相量转换到同步旋转 dq 坐标系(与电网电压同步),其中d轴分量对应有功,q轴分量对应无功,直接提取q轴电流作为无功补偿指令。
两种方法均能实现毫秒级检测,d-q 法因将交流量转为直流量,更便于闭环控制,应用更广泛。
2. 外环控制:目标指令生成
外环根据系统需求(如功率因数校正、电压稳定)生成内环的电流指令,主要包括:
无功功率控制:设定目标无功功率QrefQref(如 0,即功率因数 = 1),通过 PI 控制器将实际无功Q与QrefQref的偏差转换为 q 轴电流指令iqrefiqref;电压控制:在弱电网或离网场景,设定电网电压目标值UrefUref,通过 PI 控制器将实际电压U与UrefUref的偏差转换为 q 轴电流指令(电压偏低时输出容性无功抬升电压,反之输出感性无功);直流侧电压控制:为维持直流电容电压UdcUdc稳定(波动 <±5%),将UdcUdc与目标值的偏差通过 PI 控制器转换为 d 轴电流指令idrefidref(d 轴对应有功,通过微调有功电流平衡直流侧能量)。
3. 内环控制:电流跟踪与 PWM 调制
内环是 SVG 控制的 “执行层”,确保输出电流快速跟踪外环生成的idrefidref和iqrefiqref,抑制扰动(如电网电压波动、负载突变)。主流方法有:
PI 控制(同步旋转坐标系): 将检测到的实际电流id、iqid、iq(通过 d-q 变换得到)与指令idref、iqrefidref、iqref的偏差经 PI 控制器调节,输出 d-q 轴电压指令udref、uqrefudref、uqref,再通过反 Park 变换得到三相电压指令,最后经 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生成 IGBT 驱动信号。 优势:将交流电流控制转为直流分量控制,无静差跟踪; 局限:依赖精确的坐标变换和电网同步(需锁相环 PLL),参数失配会导致动态性能下降。
比例谐振(PR)控制(静止坐标系): 在 αβ 静止坐标系中直接控制交流电流,通过在基波频率处引入谐振环节(增益无穷大),实现对正弦电流指令的无静差跟踪,同时可在特定谐波频率(如 5 次、7 次)增设谐振点抑制谐波。 优势:无需复杂坐标变换,对电网频率波动鲁棒性强; 应用:适合对谐波抑制要求高的场景(如新能源并网 SVG)。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 基于 SVG 的数学模型(考虑电抗器、电网阻抗)预测未来时刻的输出电流,通过滚动优化选择最优 PWM 矢量(使电流误差最小),直接生成开关信号。 优势:动态响应快(比 PI 快 20%-30%),可多目标优化(如降低开关损耗); 局限:计算量大,需高性能 DSP 支持,适合大功率 SVG(如 100kVA 以上)。
4. 辅助控制:电网同步与保护
锁相环(PLL):实时跟踪电网电压的相位和频率,为坐标变换和 PWM 调制提供同步基准(如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 SOGI-PLL,抗电压畸变能力强);过流 / 过压保护:当输出电流超过 1.5 倍额定值或直流电压超限时,快速封锁 IGBT 驱动信号,避免器件损坏;不平衡补偿:在三相不平衡电网中,通过负序电流闭环控制(类似三相逆变器的不平衡控制),补偿负序分量,平衡三相电流。
三、典型应用场景
SVG 的控制策略需根据应用场景优化:
工业负荷补偿(如电弧炉、轧机):侧重快速响应(采用 MPC 或 PR 控制),抑制电压闪变;新能源并网(风电、光伏):需同时补偿无功和谐波(PR 控制 + 谐波谐振),满足电网对功率因数(>0.95)和 THD(<5%)的要求;户储系统:与储能逆变器协同,在离网时维持母线电压稳定(电压外环控制),并网时校正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控制)。
总结
SVG 通过 “检测无功需求→生成电流指令→精确跟踪输出” 的闭环控制,实现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其核心是内环电流控制(PI/PR/MPC),配合外环的无功 / 电压 / 直流电压控制,可快速响应电网需求,是现代电力系统提高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的关键设备。在户储、新能源等场景中,SVG 常与逆变器协同工作,共同保障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