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见有人在网上吐槽说“老周在微博上群嘲了一圈智能路由器厂商后来,趁热打铁推出了小米路由器Mini2 ,成功的为一月十五日的小米发布会做了热身!”,于是搜了一下图,果然,看上去为了省钱连模具都没怎么换……当然这是句玩笑话,不过从题图上来看,还真是有点“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感觉啊……
实在不是很理解,为何360会推出一个外观设计与小米路由器Mini如此类似的产品来,如果时间上两个产品是前后脚还容易理解,但这两个产品的发布时间却足足相隔了半年多的时间。如果这中间不存在所谓的“致(zhen)敬(ai)”的话,那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赤裸裸的示威了:我和你外观一样,我还有阳极氧化的金属面板,性能比你好,功能比你多,还比你便宜……
1.外观设计中铝合金外壳的价值:真的合算么?
最开始我们需要讨论一下外观这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虽然都是消费电子产品,路由器和手机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的:相对于手机几乎令人随手不离的“器官”属性而言,路由器的价值更多的是在于其所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以及与此相关的周边服务(家庭服务器,智能家居中心等),因此从用户的需求上看相对是一个应该“隐形”的产品。路由器这个产品在外观设计上的精美程度在购买环节起到的作用相对更大,而在购买后使用者会更关心如何能够将这个设备摆放在一个方便的地方而不大会将其作为家庭装饰品之一,其中一个重大的缘由是路由器虽然要提供的是无线信号,但其与上级ADSL Modem或小区宽带入户接口连接时却需要使用有线连接,而一般家庭在装修的时候都会有意将信息插座或ADSL Modem留在一个相对隐蔽的位置……这样一来作为无线路由器而言,在外观设计上投入的费用所带来的收益就大大降低了。我们分析了一下,按照360网站的宣传图上来推论,该路由器应该是塑料机身在上盖增加了一块铝片,并参用阳极氧化处理工艺,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该部件的良品率,又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感,根据铝片与塑料结合黏结时所使用胶条的数量以及面积的不同,增加这块铝片给整个路由器的成本提升大约在8-10人民币左右,这相对于其售价89元而言已经是占了10%,就我个人的见解这个钱并没有花在刀刃上:对于希望跑量的硬件产品从设计一开始就要思考清楚每一个设计细节是为了产品服务还是为了营销服务,为产品功能服务的再难也要做,而为营销服务的就要思考到投入和产出比,毕竟越复杂的工艺所带来的良品率就会越低,而每一个降低的良品率百分比背后所带来的成本消耗都是要由用户掏钱的。
2.撤销5G的支持以及内存缩水到64M,到底是成本无法Cover还是认为用户用不到?
说到89块钱这个价格听起来的确 不贵,接下来看看配置。芯片方案采用的是Realtek的8196D+8192,属于比较常见的主控方案,但是不支持5G连接让人很是惊讶:从需要网络流量大吞吐的设备(智能电视和智能机顶盒等)来看,5G基本上对于主流产品已经是标配,而且后来的手机和Pad等产品也逐渐铺开对于5G的支持。另外,路由器实则不属于“快消”电子产品范畴,只要“上网”这个基本功能满足了普通用户很难想到去替换他。对于用户而言,购买新的路由器所需要投入的的心理成本实则远高于资金成本,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提议在资金能够承受范围内选择功能尽可能完整的的产品。除了5G以外,另外一个让人费解的地方就是对于内存的使用了:同一样价位段的产品相比,内存的使用从128M缩水到64M,如果是针对于传统路由器的使用场景而言64M已经足够,但对于智能路由器来说,要在完成普通路由工作的同时处理一些智能家庭的工作,例如:下载,权限管理以及中央服务器职能等,64M还是会略显吃力的(这时候有没有想起来花在铝片上的那8块钱呢?)最后还要提一句,撤销了上一代安全路由所配置的USB接口这个设计也告知我们后来基本没有机会在这款路由器上升级远程下载功能了。
3.P1的定位究竟在哪里,入门级别的普通产品还是主流配置的智能路由器?
平心而论,P1这款产品作为入门级别的路由器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可惜在配置与外观投入的成本不太均衡,有了小米路由器Mini的外观却没能提供一样的用户体验(当然这一点要看这款产品原先所打的市场具体是哪一块,如果目标受众就是外貌党则另当别论),如果是作为一款入门级别的普通路由器产品,完全没有必要由360这种互联网公司亲自操刀,只要交给磊科自行完成即可,信任老周已经连续两个产品在路由器市场上发力,必定看中的是其在家庭中的使用场景—24小时通电且联网的先天优势使得它有了成为智能家庭中心的可能性,那么这样一款智能路由器必定要在配置方面能够满足智能家居场景的需要。与小米路由器已经逐渐成熟的生态体系不同,目前360并没有与P1配套的智能家庭相关产品发售,因此想要体验这款产品在智能家庭方面的能力,看来还需要耐心再等上一段时间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