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之ISP选路

当同一台防火墙可以把流量走两条路时,你可能并不是网络故障的受害者,而是被“等价路由”悄悄耍了一把——我同事小王就是这么吃过亏,幸好有办法补救。说实话,那天他接到加急工单,说局域网用户访问位于ISP2的Server2时,网速忽快忽慢,文件传输断断续续,大家都以为是服务器或链路问题,结果抓包一看,流量竟然走了不止一条路径,而其中一条明显不是最短路径,延迟和丢包就从那儿冒出来的。

防火墙之ISP选路

问题的根源很简单也很容易被忽视:防火墙做多链路出接口时,如果存在等价或覆盖的路由条目,流量可能根据路由表里的不同下一跳走向不同的出口。不得不说,这种路由“随缘”行为对状态感知型防火墙尤其致命,防火墙的连接跟踪会由于前后包经不同路径而失配,导致会话重置、NAT不一致和用户体验崩盘。反正我是这么觉得,许多运维把注意力放在链路本身,却忽略了路由选择策略——这才是问题的真正开关。

好消息是有术可以解:运营商地址库选路把ISP网段批量写入防火墙,绑定到具体出接口后,设备会生成面向该运营商的路由条目,让发往该ISP网络的流量优先从约定接口发出。以华为防火墙为例,厂商出厂时就预置了像china-mobile.csv、china-unicom.csv、china-telecom.csv和china-educationnet.csv这样的运营商地址文件,管理员也可以把各个ISP的IP段分别整理到CSV里导入。指定接口关联运营商名称后,防火墙会批量生成到该运营商网络的ISP路由,路由表里显示的协议类型一般标为UNR,路由优先级为70,这个数值低于手工静态路由设定的优先级(列如60),所以如果你有更高优先级的静态策略,UNR不会无条件覆盖,但它能自动把大量目标IP指向预期出口,极大减少误走非最短路径的概率。

防火墙之ISP选路

在实际操作里,有几个容易被踩的坑需要提前说明。第一不要盲目导入默认CSV就完事,厂商预置的运营商地址库可能不是最新的,尤其是ISP合并、IP段重分配后会出现遗漏或过期条目。我那次协助小王排查时,先把原有路由备份出来,再把各ISP的网段按实际BGP公告或运营商公布的段拆成CSV导入,随后在防火墙上把对应的接口和运营商名称做关联,导入后检查路由表确认UNR条目出现并指向期望的下一跳,然后用traceroute逐跳验证流向是否变成了最短路径。其次要关注静态路由与UNR的优先级关系,如果有业务必须走特定出口,保留优先级更高的静态路由;对于绝大多数面向互联网的访问,交给ISP选路处理可以把路径稳定性和性能都提升。还有一点常被忽略,流量从不同ISP出去回程的路径也可能不一致,引起NAT或会话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思考对公网服务使用源NAT,或者对关键应用做会话保持的策略路由。

从运维视角来看,未来多链路、多运营商并存会越来越常见,许多公司会逐步把这类细粒度路由交给SD-WAN层或更智能的流量引擎去管,但在过渡期内,掌握和善用运营商地址库选路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手段之一。我朋友小李的项目就是靠这招把外部访问延迟稳定下来,省下了好几次加班和客户投诉;当然如果你的网络里有大量对路径敏感的应用,还是要把路由策略、NAT策略和会话追踪一起做全盘思考。

防火墙之ISP选路

说到这里,想听听你们的经历:你有没有遇到过由于路由“走偏”导致应用异常的案例?你是怎么发现并解决的,说说你的做法和踩过的坑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腐宅姬的头像 - 鹿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