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穿拖鞋的汉子,魔都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老规矩,分享一段喜欢的文字,避免自己成为高知识低文化的工程师:
做到欲望极简,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一是去掉多余,凡事找规律,基础是诚信;二是系统思考、大胆设计、小心求证;三是“一张纸制度”,也就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工作内容,要在一张纸上描述清楚;四是要坚决反对虎头蛇尾,反对繁文缛节,反对老好人主义。
不觉间来到八月,横坐在电脑前,敲击点文字,对自己也算一个时间的记忆,多年后再次点击,也期待那时会像触发记忆的闸口,让现在的这点岁月传递至那时那刻。
一、背景信息
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一场深刻的变革正悄然上演——汽车架构正经历着从传统基于域的电气/电子(E/E)架构向软件定义汽车(SDV)的重大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汽车产业生态的重塑,它标志着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加速迈进。
随着这一转型的推进,对汽车开发工具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格态势。传统的开发工具在应对软件定义汽车复杂多变的需求时,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在硬件层面,新型异构多核高性能芯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芯片集成了不同架构的多个核心,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并行处理能力,能够满足软件定义汽车对复杂算法和大数据处理的严苛要求。然而,这种异构多核的特性也给开发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同核心之间的通信机制、任务调度以及资源分配等问题错综复杂,使得传统的调试和追踪工具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精准的监控和分析。
在软件层面,虚拟化环境中高度复杂的软件栈成为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支撑。通过虚拟化技术,多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并行运行,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功能的灵活扩展。但与此同时,软件栈的复杂性也呈指数级增长。不同层次的软件模块之间相互依赖、交互频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故障。而且,虚拟化环境下的调试和追踪需要跨越多个虚拟机和操作系统,这进一步增加了问题的排查难度。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面对这些复杂架构带来的挑战,行业内已经涌现出了一系列十分完善的“适配软件定义汽车(SDV)”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涵盖了从硬件调试、软件追踪到系统性能分析的全方位需求,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助力他们在这场汽车行业的变革浪潮中乘风破浪,推动软件定义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二、简介:“软件定义汽车”(SDV)—汽车行业的革新范式
“软件定义汽车”(SDV),这一前沿术语所勾勒的,是一种特性与功能深度倚赖软件驱动的全新车辆形态。它宛如一场静谧而深刻的变革,标志着汽车正从传统意义上以硬件为主导的产品,逐步蜕变成为以软件为灵魂的轮上智能电子设备。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科技浪潮推动下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归宿,是时代赋予汽车的全新使命。
在当今的高端汽车领域,软件的力量已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内部软件代码量犹如浩瀚星河中的繁星,多达1.5亿行。这些代码如同精密的神经脉络,广泛分布于多达100个电子控制单元(ECU)之中,同时与数量与日俱增的传感器、摄像头、雷达以及激光雷达设备紧密交织。它们协同工作,赋予汽车敏锐的感知、精准的决策和高效的控制能力。而面向大众市场的汽车也不甘示弱,正奋起直追,与高端汽车在软件层面的差距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缩小,预示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即将全面来临。
电气化、自动化和网联化,这三大强劲趋势如同三股汹涌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汽车行业的格局,深刻改变着消费者的期望与需求。电气化让汽车摆脱了对传统燃油的过度依赖,迈向清洁、高效的能源新时代;自动化则赋予汽车自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引领我们向无人驾驶的未来疾驰;网联化使汽车成为物联网(IoO)这个庞大网络中的智能节点,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车与云端之间的无缝沟通。在这三大趋势的共同作用下,汽车制造商愈发意识到,唯有紧紧依靠软件,才能精准捕捉消费者的需求脉搏,提供满足他们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期望的产品与服务。
回首往昔,汽车制造商主要通过机械特性来打造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功率和扭矩,这些曾经衡量汽车性能的关键指标,如同闪耀的勋章,彰显着不同品牌和车型的独特魅力。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机械性能。他们的目光逐渐聚焦在软件定义的功能上,驾驶辅助功能如同贴心的智能伙伴,为行车安全保驾护航;信息娱乐系统创新则如同一座移动的娱乐城堡,让旅途充满欢乐与惊喜;智能网联解决方案更是将汽车与外界紧密相连,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出行时代。
随着驾驶辅助功能沿着自动化和完全自动驾驶的轨迹不断演进,对软件的渴求也愈发强烈。每一项新功能的实现,每一次安全性能的提升,都离不开软件的精心雕琢。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信息娱乐系统的内容丰富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期望在车内就能享受到如同家庭影院般的视听盛宴,获取实时、准确的资讯信息。这意味着车辆需要管理的数字内容量呈爆炸式增长,而软件则成为这场数字盛宴的幕后英雄,负责高效地处理、存储和分发这些海量数据。此外,当车辆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与云端进行大规模数据双向传输时,软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如同一位智慧的管家,确保数据的安全、有序流动,为车辆的智能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与传统的硬件定义汽车相比,软件定义汽车宛如一位全能选手,不仅在安全、舒适和便捷功能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更拥有诸多令人瞩目的独特优势。
在软件升级方面,传统汽车犹如一位行动迟缓的老人。若要对信息娱乐系统、车载信息系统或车辆诊断系统进行软件更新,车主不得不不辞辛劳地前往经销商处,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软件定义汽车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如同一位贴心的智能助手,通过无线(OTA)更新技术,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轻松接收各种更新。这些更新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包括至关重要的安全补丁,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还有信息娱乐功能的增强,为用户带来更加精彩纷呈的娱乐体验;甚至能够对动力系统和驾驶动态等核心车辆功能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校,让车辆始终保持最佳性能状态。此外,客户还能像在应用商店下载手机应用一样,方便快捷地为车辆下载新功能,不断拓展车辆的无限可能。
电子控制单元(ECU)作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组件,如同汽车的大脑中枢,与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进行着海量的数据收发。这些数据犹如汽车运行过程中的详细日记,记录着车辆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汽车制造商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车辆的各个方面,包括性能表现、零部件状态以及在互联生态系统中的位置。这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使他们能够精准地改进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从车辆的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实现全流程的优化升级。同时,基于这些数据,汽车制造商还能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可增加收入的功能,如个性化定制服务、按需付费功能等,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所有这些努力,都将有助于汽车制造商与客户建立更加深入、紧密的联系,打造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智能出行生态圈。
软件定义汽车,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引领汽车行业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软件将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舒适、便捷和智能的出行体验,同时也为汽车制造商开辟一片充满机遇的广阔蓝海。
搁笔分享完毕!
愿你我相信时间的力量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内容涉嫌侵权,请在本页底部进入<联系我们>进行举报投诉!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