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不怎么会摄影,也不了解后期RAW流程的新手来说,入门相机+套头的表现,在当下大底的旗舰手机面前,可以说是毫无优势,是的,毫无优势。
尤其是你这两三千的预算,还要包括镜头的话,也只能买到入门级别的相机加套头,有可能在iPhone14 Pro面前是全面落败。当然是古早单反+小痰盂这样的组合,但是思考到你拍景色的话,优势也不会太大。
虽然这么说,但是iPhone14Pro的静态影像,由于眩光和deep fushion的负优化,是比不过国产旗舰甚至是一些中端机型的。
我最近分享一些手机样片,常常被各种人杠,说我是用相机拍的,然后做虚假宣传,一开始还挺郁闷,当我放出了手机上的原图exif信息,还是有人不信,但是转念一想,这实则也是一种对于当前手机影像的认可。
要么你加钱,买更好的镜头,要么就好好用手机,几千块的预算,我真的不提议使用相机拍摄,当然,如果你是为了更好的操控体验,或者学习相机的操作逻辑,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是从成片和画质上来说,真的没有必要。
有人可能会说了,相机底更大,有着更好的解析力和宽容度。
先说宽容度,即使相机的动态范围再高,也没有多帧合成来的范围广。
你说我相机也可以多帧合成啊,且不说前期你需要三脚架,更复杂的拍摄流程,以大多数人羸弱的后期能力来说,实则后期了,大致率是不如手机的直出的。
而手机的多帧合成,在你按下屏幕上的快门就已经完成了。
在等效光圈差不多的情况下,理论上相机有着更好的镜头模组,更大的像素尺寸,解析力也会更为出色。
但是,这些优势在多帧合成和超分算法面前,又变得荡然无存了。
几年前,黄菊做过一个对比,就是当时的旗舰手机对比一款老入门相机的解析力,结果是令人惊讶的,手机的画质超越了入门相机+套机镜头,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五六年前,当时的手机镜头和COMS还没有目前这么夸张,计算摄影还没有目前这么丧心病狂。
如果你有设备的话,就使用入门相机+套头的组合,尽量将所有的环境条件控制到一致,手机就用默认拍摄拍摄。然后把照片导入到电脑,进行100%的放大对比。
CMOS工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更加先进的制程,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弥补面积上的代差。
左图为Xperia PRO-I拍摄,右图为ZVE10+16-50拍摄,关闭PP值,均使用默认设置,点击画面中心自动对焦,曝光参数一致,均未做任何后期处理。由于相机和手机照片比例不同,所以视角略微有差异。
可以看到两者的宽容度表现差不多,但是手机成像风格会更加艳丽一点。
再看看细节表现,˙中心部分相机的表现的确 会好一些,但是优势并不是那么的明显。
来到边缘,好像就完全反过来了,Xperia PRO-I的锐度表现以及色彩表现,简直完全吊打相机了。
当然我也不是鼓吹手机摄影,贬低相机,由于我自己超喜爱相机,买了一个又一个。
所以,还是重复一遍吧,对于一个不怎么会摄影,也不了解后期RAW流程的新手来说,入门相机+套头的表现,尤其是你这两三千的预算,还真的不如手机拍。
要么你加钱,买更好的镜头,要么就好好用手机,几千块的预算,我真的不提议使用相机拍摄,当然,如果你是为了更好地操控体验,或者学习相机的操作逻辑,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是从成片和画质上来说,真的没有必要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