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老师提到学习实则很简单,学习本质认真阅读说明书。这个说法还挺一针见血的,之前无想过学习的本质?就是简单要学习,就去学习,无去好好思考学习内核是什么。
说到说明书,实则是容易忽略的,以为自己会用,实则无看要点,反而浪费更多时间。就像昨天新买了放在办公室的小风扇,目前天气太热了,原来的风扇坏了,昨天下午到货,本来不打算看说明书,按自己了解和坏的那台模式去操作,发觉还是无操作到,之后好好看看说明书,理解一下要点,才顺利将风扇开了。不同风扇的开关及连接线也不同,当刚开始的时候,好好阅读说明书,才更容易知道要点及操作。
当然说明书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展现模式,例如地图就是路标的说明书、买电脑的也有说明书,写书也是写说明书的过程;而许多人也通过写书赚了不少钱,实则在写自己熟悉的说明书过程;《把时间当作朋友》就是时间管理的说明书,书本就是不同类型的说明书。
说明书无所不在,你在哪里也可以看到说明书,就像你去餐厅吃饭,菜谱就是餐厅的菜式的说明书;而看书的过程,也是阅读不同类型的说明书。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看不同说明书的过程。当你学习一项技能时候,也是学习该项技能的说明书的过程。例如自己去学古琴,学每首曲子怎么弹,也是要将每个“勾”、“木”、“打”、“挑”等会弹,每个弦位、徽位的熟悉度、节奏等,就是说明书的基本元素。当前学习弹奏《秋风词》,谱子就是说明书,弄懂说明书里面谱子的弹法、节奏等,加以练习就学会。实则不是那么复杂,拆解为一句一句再连成一起弹奏,并对节奏把握,就学会了。
再深入多一点,学习过程就是5个W和1个H(即“六何”)在学习过程是实际运用,What(何事)、Who(何人)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由)、 How(何法),我们在学习过程,在看说明书的过程,就是将“六何”用好,当真正清楚“六何”并实际用好,才有可能学会。
平常有时间喜爱看书,不过看完不记得,也讲不出所看的内容,实则在“六何”的在学习场景不到位有关。《把时间当作朋友》已经看了2次,也无将内容进行很好学习及用上。目前将《把时间当作朋友》的阅读按“六何”方式来拆解一下:
我(Who)在6月(When)在家(Where)将《把时间当作朋友》(What)进行阅读,由于自己想更好用好时间,提升时间有效性;当前是时间使用方面有浪费,要改变当前的局面;由于平时要上班,阅读的时间安排在早上、晚上,阅读过程将感受比较大的话语写写读书卡片,在实际的运用上是不够的。核心是对《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说明书研究得不够深入,就是简单看了,就像笑来老师提到,看书就逐字逐句看,要真正理解,不懂就查阅相关资料,将说明书弄懂搞通,加以运用就可以学会了,如果要学精就练习及可以。
当我完成简单的拆解,突然发现学习不是想象中那么复杂,就是将所遇到不同类型的说明书,用“六何”公式用好,就将学习进行落地,不断积累,所学会就会越来越多。
学习就变成越来越有意思的事情了,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暂无评论内容